• 換日線文

    換日線文 — 電動車的戰國時代:三大難題讓電動車的「大趨勢」,未必如想像中的「環保」與「樂觀」

    電動車的戰國時代:三大難題讓電動車的「大趨勢」,未必如想像中的「環保」與「樂觀」 這篇大概是繼之前寫Amazon之後最認真的專業文(又有加班之感)。 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對這個議題都得非常注意。其實一直都想寫一篇汽車產業電動化相關的文章,只不過因為太懶惰所以拼命拖稿。這次剛好有點機緣,就決定講一下自己的想法……..      

  • 荷式生活

    你知道荷蘭地方選舉即將到來嗎?從Stemwijzer看政治即生活

    不知道住在荷蘭的朋友們知不知道,荷蘭即將在三月21號舉行地方性選舉。除了年滿18歲的居住在荷蘭的歐盟人士之外,即便你是非歐盟人士,只要連續在荷蘭居住超過五年,也可以投票。 即便是離選舉不到三個禮拜,在一般街道和生活環境中,實在是很難嗅到選舉的味道,這點跟台灣來說實在是大不同(看看縣市長選舉還有半年多,台灣就已經鑼鼓喧天了XD,也可以參考我之前的短文:台灣瘋選舉)。而如果你是不太懂荷蘭文的外國人的話,更是不會太有機會發現有選舉這件事。 除了選舉氛圍的大不同外,我自己想介紹一下一個自己覺得很酷的東西:Stemwijzer。

  • 台客觀點

    各國薪資高低背後的原因?

    前陣子在批踢踢的海外工作版看到有人討論德國的薪水,雖然對於德國完全沒有概念,不過大略看起來,在荷蘭的薪水普遍來說還是比德國高一點;也有聽過朋友說過在法國的薪水,跟荷蘭相比其實偏低。在我看來這樣的現象其實很有趣:當然歐洲各國的經濟情況、產業結構都不相同,但同為已開發國家,為什麼在薪資上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 荷式生活

    我的荷蘭岳母

    過年期間,不免有很多有關於婆媳問題的討論,網路上也有不少異國婚姻的朋友分享自身與外國婆婆相處的點滴。雖然我沒有外國婆婆,不過我有個荷蘭岳母😎。所以應該也是可以分享一下和我的荷蘭岳母相處的情況。

  • 荷式生活

    十年後的東京印象

    在到荷蘭之前,日本幾乎是我每年旅遊的首選。但自從在荷蘭住下來後的這幾年,日本實在是個太遠的目的地;加上每次回台灣感覺時間都不夠用,所以也就不特別有機會再去日本了。 這次剛好在過年前有點小空擋,加上老婆也未曾去過日本,所以我們決定趁著回台灣過年之際,繞到東京去看看。不過算算,上次我踏上東京的土地,應該是十年之前了…… 雖然東京街頭的空氣還是一樣清新、街景還是一樣整齊。但一切的一切,卻和我十年前的東京印象有所不同。

  • 換日線文

    換日線文 — 荷蘭文與我的愛恨情仇

      換日線文章連結 對荷蘭文,我的原則一直都是這樣:荷蘭人願意跟我們說英文,是給我們方便和尊重,而不是義務。所以我們這些被寵壞的外國人理論上應該有心存感激,而不會因為對方對著我們說荷蘭文就跳腳⋯⋯ 當然工作的話就不一樣,因為你錄用我的時候就知道我不會說荷蘭文,除非被要求要學,不然工作上應該是要用可以溝通的語言為主而不是荷蘭文才對。

  • 台客觀點,  荷式生活

    荷蘭的自行車文化,適合台北嗎?

    前兩天台北市長柯文哲旋風訪問荷蘭,再次引起不少台灣媒體的關注。柯P說荷蘭跟台灣最為相似,是最適合模仿的對象。說實話自己在荷蘭住了這麼多年,真的覺得荷蘭跟台灣沒有那麼像!(請參考本人換日線登場文:『台灣瘋荷蘭?該學的不是硬體,而是務實與包容的態度』) 此外,在柯P的荷蘭參訪筆記中(柯P臉書),也談到荷蘭的腳踏車文化: 「這一次也實際看到荷蘭人的自行車文化,他們從小就被要求要學習騎自行車,政府也用了超過四十年的時間建置完整的自行車系統。顯然過去我們希望兩到三年內,讓台北的自行車系統可以達標的戰略是錯誤的,回去應該要好好思考重訂計畫,而不是幻想一步登天。」

  • 台客觀點

    從長榮海運的例子,看ESG投資的兩難

    前一陣子上班時又在Blooemberg看到下面的新聞: Norway’s $1.1 Trillion Wealth Fund Dumps Nuclear Arms Producers 這篇新聞主要是說到挪威的主權基金將某些與核子武器相關及違反人權、危害環境的公司,放進了投資限制名單。為什麼會對這則新聞特別感興趣,是因為台灣的長榮海運也在這份限制名單上。而今周刊有以下的報導: 違反道德準則 長榮海運遭挪威主權基金摒除投資

  • 台客觀點

    文化差異對新聞的影響

    前幾天上班的時候,看到了Bloomberg有下面的新聞: Apple Supplier Workers Describe Noxious Hazards at China Factory 內文講的是在蘋果Iphone的下游供應廠商工作的勞工,其勞工安全和勞動環境的問題。這篇文章的主角,正是台灣的科技大廠 — 可成科技。 這樣的議題並不是新鮮事,從幾年前的富士康跳樓事件開始,蘋果供應商員工的勞動情況,一直都是許多人討論和關注的焦點。我自己對這個議題沒有太多研究,所以就不便多談。不過這則新聞,卻讓我看到個有趣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