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式生活
-
旅遊、生活、舒適圈、在地化
最近很多有關旅行的討論:不論是gap year,還是一對夫妻在歐洲廉價旅行。好多人都說,有機會的話,應該出來走走,看看不同的文化,體驗不同的人生。 前一陣子跟一個大陸來的同事聊天,她來荷蘭十年了,嫁給了同樣來自大陸的男生,有了小孩,買了房子,在這邊成家立業。但她很感慨地說,一年一年的,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離開,社交生活的圈子越來越小,只能focus在家庭。 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話題,當然身為一個expat,與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走的近,也是蠻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人生地不熟,互相有個照應也是好的。重點是,一旦你建構起一個在舒適圈裡面的社交生活,要開始擴展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也就是因為這樣 就算你在國外生活,你也並沒有任何在地化的生活圈。
-
荷蘭廚藝學院
話說每每有人來造訪荷蘭,免不了要問一下哪裡可以吃到荷蘭料理。但問題是 根本幾乎沒有荷蘭料理的餐廳啊⋯⋯orz 很多人都說荷蘭食物很難吃,我自己倒覺得還好,有很多不錯的餐廳,中菜其實也很道地。只是出去吃的費用不便宜,一餐吃起來最少也要二三十歐。 也因為這個原因,加上當初來念書的時候很窮(連吃麥當勞都覺得很貴 囧),所以只好自己想辦法。想當年我唯二會煮的東西叫義大利肉醬麵跟咖喱飯,但在現實的逼迫跟自己的晚餐自己救的崇高理想下,慢慢的也在荷蘭廚藝學院學習到不少xd。
-
關於曬太陽
曬太陽這件事情真的是一件很cultural shock的趣事。 通常對台灣(亞洲)人來說,碰到太陽是避之唯恐不及:防曬霜、外套、陽傘、遮陽帽,各種可以防曬的東西一應具全,深怕自己變黑,無法實現一白遮三醜的夢想。但對西方人來說,迎向陽光是他們人生的實踐。很多人一年最重要的事情是去海邊度假曬太陽,更會以擁有小麥色的肌膚自豪。
-
Boer Zoekt Vrouw (Farmer wants a wife)
最近這幾個星期日都在看這個節目,雖然我的破荷蘭文大概只懂的內容的兩三成,但還蠻有趣的。這是個在荷蘭很受歡迎的實境秀,已經做了十季(超過十年)。簡單來說就是個農夫的相親節目,每季的一開始會介紹每個參加節目的農夫,然後開放幾個月讓有興趣的女生寄信報名,收到信的前幾名才有機會參加下一階段的實境節目。
-
The World in Your Class Room
這是一個讓住在海牙的international expats去當地的國高中介紹自己國家的計畫,今年我也參加了這個計畫,算是非常有趣的經驗。這週我去了同個學校講了三堂課來介紹台灣,對象大概是12-14歲左右的國中生,有些感想可以分享。
-
荷蘭的運動人生
雖然本人是個整天上批踢踢的台客宅宅,但也是個不為人知的業餘運動愛好者。大家也知道,在台灣責任制的工作環境下,能夠有時間跟心力運動的人其實不是太多,所以當我在台灣的時候也就把運動這件事放在一邊。然而隨著年紀增長,新陳代謝變慢,人也變腫了 囧。眼看著這樣下去不行,去年我決定開始新生活運動。
-
原來荷蘭學生請假比上班族難XD
前幾天跟同事聊天的時候,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同事的老婆是新加坡華人,所以每年都會去新加坡過農曆年。之前因為小朋友還小孩還沒上小學,所以就是想去多久就多久。今年開始老大開始上小學了,就面臨了農曆年學校沒有放假的情況。
-
關於大麻這件事
最近因為某個新聞事件,荷蘭&大麻又變成一個熱門話題。身為待在極少數大麻合法國家的台客,難免會被問到一些相關問題。然後看到一堆奇奇怪怪的討論,也會覺得很莫名其妙,很多東西跟我這幾年來看到的其實差非常多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