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式生活

    Koningsnacht 國王之夜

    荷蘭有個國王節(之前是女王節),全國上下都一起慶祝國王生日。這個節日大概所有旅遊書都會寫,非常知名。各地都會有慶祝的活動,還有跳蚤市場,特別是阿姆斯特丹,整個城市都會陷入橘色party中(因為皇室的姓是Oranje 荷蘭文橘色的意思),也成為觀光客特別喜歡參與的一個旅行highlight。

  • 荷式生活

    漫步在荷蘭

    今天一早起床就發現天氣好到不行,當下跟女友便決定一定要出門走走。 說來有趣 以前在台灣是從來不會想去散步的,我自己會覺得是台北幾乎沒有那樣舒適的環境,讓你能夠好好的輕鬆漫步。這一點來說荷蘭真的算不錯,至少在海牙來說,可以散步的地方就蠻多的。走在路上也可以看到很多悠閒漫步的人們,不是為了逛街、購物,只是單純的享受陽光,或城市的節奏。那一種舒服的感覺⋯⋯要體驗才能明白。 附上今天超級好天氣的照片 (雖然還是只有5度左右 哈哈)

  • 荷式生活

    荷蘭居,易不易?

    相信最近住在荷蘭的人都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身邊不斷的有人的在買房子或想買房子。 除了整體經濟情況有稍微好轉一點之外,非常低的貸款利率當然也佔了很重要的因素。 阿宅如我也搭上了這班順風車,成為有殼一族XD。

  • 荷式生活

    政治也只是份工作

    依稀記得之前有一則新聞,是有關德國總理梅克爾自己上超市。他覺得即使自己是總理,也不過是份工作,所以自己上超市買菜做飯也是正常的。 上星期的時候跟女朋友參加了他工作相關的party,荷蘭首相Mark Rutte也在賓客之中。因為他遲到了一會,所以先到的人就看著他進來,沒有隨扈、沒有保安,就這樣自己大搖大擺走進來XD。而且我們進入會場的時候也完全沒有安檢(超難想像這種情況,特別在巴黎恐怖攻擊之後),不過他就來接受短暫的訪問,致詞之後就閃人了。  

  • 荷式生活

    旅遊、生活、舒適圈、在地化

    最近很多有關旅行的討論:不論是gap year,還是一對夫妻在歐洲廉價旅行。好多人都說,有機會的話,應該出來走走,看看不同的文化,體驗不同的人生。 前一陣子跟一個大陸來的同事聊天,她來荷蘭十年了,嫁給了同樣來自大陸的男生,有了小孩,買了房子,在這邊成家立業。但她很感慨地說,一年一年的,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離開,社交生活的圈子越來越小,只能focus在家庭。 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話題,當然身為一個expat,與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走的近,也是蠻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人生地不熟,互相有個照應也是好的。重點是,一旦你建構起一個在舒適圈裡面的社交生活,要開始擴展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也就是因為這樣 就算你在國外生活,你也並沒有任何在地化的生活圈。  

  • 荷式生活

    荷蘭廚藝學院

    話說每每有人來造訪荷蘭,免不了要問一下哪裡可以吃到荷蘭料理。但問題是 根本幾乎沒有荷蘭料理的餐廳啊⋯⋯orz 很多人都說荷蘭食物很難吃,我自己倒覺得還好,有很多不錯的餐廳,中菜其實也很道地。只是出去吃的費用不便宜,一餐吃起來最少也要二三十歐。 也因為這個原因,加上當初來念書的時候很窮(連吃麥當勞都覺得很貴 囧),所以只好自己想辦法。想當年我唯二會煮的東西叫義大利肉醬麵跟咖喱飯,但在現實的逼迫跟自己的晚餐自己救的崇高理想下,慢慢的也在荷蘭廚藝學院學習到不少xd。  

  • 台客觀點

    英文這件事

    之前某個蠢蛋問了醫生肚臍的英文怎麼拼,還有一堆人說國中生英文考試太難之類的,其實我搞不太懂台灣的英文教育想成就甚麼。話說在前面,本宅英文程度實在不能算好,頂多是會嘴砲,托福跟GMAT也都考得很爛(其實那也不是好的衡量)。在國外生活了幾年有感而發英文的重要性,但是台灣的語文教學根本不可能讓你有正確的成長 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