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式生活

    Working from home 跟 Working part time

    相信有在荷蘭工作過的人都知道,working from home這種對台灣人來說天方夜譚的事情,對荷蘭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了。有很多人是每週固定天數working from home,也常常有人臨時的決定working from home。通常有很多各種不同的理由,固定天數的不外是減少通勤時間或是方便照顧小孩,臨時的有可能是有人要送貨或是來修東西要在家裡等(這裡的到府服務預估時間區間都拉得很長 都要半天或一天)。

  • 台客觀點

    Capacity 跟 Utilization rate

    很多人都覺得歐洲人很好命,可以放很長的假期。然而,這除了文化上的不同外,我覺得企業經營的差異也相當重要。之前討論過其實這邊也是責任制,只不過跟台灣的無限責任制不一樣xd。 公司大部分會讓每個人的loading在合理範圍內,這其實就是capacity跟utilization rate的概念。我們都知道 在工業生產方面,最適當的utilization rate大概在80%左右,太高的話容易出錯, 太低的話就無效率,但我們卻很少用這樣的觀點去管理人力。至少在我有限的台灣工作經驗裡,大部份的老闆都會要求100%的產出,而忽略了其實人跟機器沒啥兩樣,也需要歲修、也可能故障,太高的utilization rate也可能使產能不足,喪失更進一步成長的能力。

  • 荷式生活

    Summer Holiday

    對荷蘭人來說,夏天就是要渡假阿!越接近七八月,同事朋友間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 “Do you have any plans for holiday?” 感覺上來說這件事情大概就是一年最重要的事情了XDXD

  • 荷式生活

    旅遊、生活、舒適圈、在地化

    最近很多有關旅行的討論:不論是gap year,還是一對夫妻在歐洲廉價旅行。好多人都說,有機會的話,應該出來走走,看看不同的文化,體驗不同的人生。 前一陣子跟一個大陸來的同事聊天,她來荷蘭十年了,嫁給了同樣來自大陸的男生,有了小孩,買了房子,在這邊成家立業。但她很感慨地說,一年一年的,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離開,社交生活的圈子越來越小,只能focus在家庭。 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話題,當然身為一個expat,與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走的近,也是蠻理所當然的事情。畢竟人生地不熟,互相有個照應也是好的。重點是,一旦你建構起一個在舒適圈裡面的社交生活,要開始擴展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也就是因為這樣 就算你在國外生活,你也並沒有任何在地化的生活圈。  

  • 台客觀點

    英文這件事

    之前某個蠢蛋問了醫生肚臍的英文怎麼拼,還有一堆人說國中生英文考試太難之類的,其實我搞不太懂台灣的英文教育想成就甚麼。話說在前面,本宅英文程度實在不能算好,頂多是會嘴砲,托福跟GMAT也都考得很爛(其實那也不是好的衡量)。在國外生活了幾年有感而發英文的重要性,但是台灣的語文教學根本不可能讓你有正確的成長 囧。

  • 荷式生活

    原來荷蘭學生請假比上班族難XD

    前幾天跟同事聊天的時候,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為同事的老婆是新加坡華人,所以每年都會去新加坡過農曆年。之前因為小朋友還小孩還沒上小學,所以就是想去多久就多久。今年開始老大開始上小學了,就面臨了農曆年學校沒有放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