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Jordan Holiday
台客觀點,  換日線延伸閱讀

XX夢的代價?

前一陣子去倫敦出差,雖然說是一個蠻常去的城市,不過身為一個金融從業人員,走在倫敦BANK站附近的街頭,還是會有一種很神奇的飄飄然感覺。

而在那幾天,也很偶然的看到了換日線的這篇文章:

我在倫敦遇見 5 個人:他們懷抱著什麼樣的夢想,來到這座魔幻之都,又面臨怎樣的無情現實?

在現在的公司已經待了八年,現在的工作也做了五年,雖然還是很樂在其中,但說實在的學習曲線已經日趨平緩,成長的機會也少了許多。或許是因為中年危機的關係,自己也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What’s next?

雖然說荷蘭的金融業很發達,但其實所謂的投信投顧也就是那幾家,所以圈子很小、機會說真的也不是那麼多;加上現在的公司在荷蘭同業來說,不論在規模或是待遇上都還算是中上等級,所以如果想要往更上一級打怪的話,看起來可能就得離開荷蘭而前往金融圈的一級戰區。而倫敦,似乎也就是一個「理所當然」的next?

但大概各方面打探了一下倫敦相關產業的情況:普遍來說薪水當然比荷蘭多上不少,不過房租跟生活開銷的差異也相當可觀;再加上惱人的通勤情況、生活品質(我連阿姆斯特丹都快受不了,更別說倫敦)、脫歐不確定性等等因素,倫敦似乎也不是個這麼「理所當然」的下個關卡了。

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在倫敦的「金融從業人員」,怎樣都應該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殊不知在極高的房租和物價水準下,生活其實不見得如普羅大眾想像般「勝利」(當然跟其他行業比或許還是很不錯)。這讓我想到一個在倫敦金融業工作了多年的前輩說的:為什麼有這麼多金融從業人員,即便領著不見得多優渥的薪水,得付上可怕的房租,也要前撲後繼的要在倫敦工作?其實就是一個夢,夢想在這個世界頂尖的金融舞台上,能夠成功地爬上金字塔的頂端。但說實話,即便付出了這樣的代價,真正能夠美夢成真的人,還是少之又少。

這樣看來,每個人可能多少為了自己的夢想付出了一些代價:移工們來到台灣、身為台勞的我們來到海外,不都是類似的情況嗎?雖然說夢想的差別可能很大,但是同樣身為追夢人,背後的辛苦和付出的代價,我想不會有太大的不同吧?

或許該問問自己,你的夢想是什麼?你願意付出什麼代價呢?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