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客觀點

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

沒多久前才在唐鳳演講的心得中提到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重要性,沒想到這幾天就有兩個很有趣的案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最近台商投資回流吵半天,有朋友傳了下面這個影片(4’05 – 4’38)問我的意見,稍微調查了一下發現是個很有趣的案例。

影片中說台灣Q3民間投資是-1.01%,的確主計處公布的Q3 GDP資料資本形成(包含政府、公營與民間固定投資,以及存貨變動),與去年同期比較是減少了1.01%。但影片中選擇性的不說的是,去年Q3資本形成,可是成長了17.33%,在這樣高的基期效果下,有1%的衰退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影片內更沒說去年資本形成成長了6.06%,今年前三季累積成長3.87%。(下圖)

看完上面第一個例子,很巧的又有另一個朋友傳了下面的影片(0’10 – 1’18),問我怎樣想。

我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為什麼要選2001當作比較的起點呢?因為大家都知道,在2009年有金融海嘯,直觀想的話實質經常性薪資(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後),勢必在當時降低不少吧?那麼如果是這樣的話,即便實質經常性薪資的數字現在跟2001年時持平,不就代表我們已經從金融海嘯走出來嗎?

上面這張圖大概就可以解釋我剛剛的想法:在2009年的低點時,實質經常性薪資比2001年,要低了5%左右,然後在谷底低盪幾年後,從2014年開始慢慢成長,到2018年這個數字僅略低於2001年而已。(謎之聲:阿2008年到2016年不知道是誰當政唷?XD)

當然金融海嘯很可怕大家都知道,所以這樣的情況好像也是剛好而已?好奇的我決定拿每次我們都很想贏的韓國來看看,到底他們的實質經常性薪資的趨勢是怎樣?

看到下面的圖有點小驚訝,韓國實質經常性薪資(橘線、右座標)一路爬升,只有在2009年有比較明顯的下降,跟台灣(藍線、左座標)的趨勢一比,實在是有不小的差距。

但如果我們用每年成長率來看的話,從2001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是被南韓慘電(除了2009、2015、2017)。這樣看起來,在實質薪資成長這塊,從2001年開始,在歷經了兩黨各一次的八年遺毒(馬+扁=騙?XD)後,現在的執政黨,看起來雖然還是贏不了韓國(哭哭),但也沒有做得比之前差吧?

至於相較於他國的低薪,如果一樣拿好想贏的韓國來比較(下圖),我們本來就輸在起跑點上,在金融海嘯前更被遠遠地拋在連車尾燈都看不到的地方。也因為這樣,即便差距因為2008年韓元大貶所以拉近不少,但是整體看來在2001年後,不管是哪個政府執政,其實都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好像也沒什麼好講的……)。

寫到這裡不是要討論到底有沒有台商投資回流,或者是到底台灣是不是真的低薪,自己也沒有認真探究相關的前因後果。我的重點是在這樣選擇性講述「事實」的「話術」,其實很常見:完全沒有騙人,根據事實,但是只給你部分而已,就可以有意無意地把你導向他想要的方向。剛好自己常常跟標的公司的投資人關係打交道,看久大概就知道在玩什麼把戲了⋯⋯

而這樣精美的話術,唬一下普羅大眾,好像也只是剛好而已?

現在知道為什麼批判性思考很重要了吧?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