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文

換日線 —【世界快樂指數報告】台灣人,你的快樂在哪裡?

一年一度由聯合國公佈的世界快樂指數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又出爐了,今年度最快樂的國家是挪威(去年第四)。台灣在這項報告中排名第33,比去年要進步了兩名,而荷蘭則名列第六,些微上升了一名。這項指數是根據六大標準評定:物價指數調整後的人均GDP、平均健康餘命、社會支援、生活選擇自由度、對社會的慷慨程度以及人民對貪腐的印象。攤開台灣相關的數據和荷蘭比較,其實在前三項(物價指數調整後的人均GDP、平均健康餘命以及社會支援)的數字差距並不算太大。拉開荷蘭與台灣的差距的,主要還是後面三項指標,特別是生活選擇的自由度。

在台灣,生活選擇的自由度,某些部分來說從小就被限制著:上什麼才藝、念什麼科系、做什麼工作。太多時候我們的父母替我們決定我們的未來,用他們的思考模式套進我們的人生:記得我高二選組的時候,雖然物理化學唸起來沒太大問題,但實在沒有太大興趣,所以就很自然地選擇了社會組。但是由於台灣整個環境的關係,父母總是覺得念自然組未來的出路會比較好。所以甚至在大學聯考前幾個月,我媽還念茲在茲的問我要不要轉回念自然組的東西(結果當然是被我回了個白眼打發)。

相較之下,荷蘭的父母比較能“尊重”孩子的決定:上哪個學校、去哪個公司、甚至交怎樣的男女朋友。像我同事的孩子對音樂跟舞蹈很有興趣,也參加了許多音樂劇的演出,所以她常常需要載著孩子往來各個城市的巡迴。她當然了解,演藝這條職業道路的現實及殘酷。而身為一個母親,她也很坦然地說出她的煩惱:擔心這樣孩子未來是不是有能力好好養活自己。但即便這樣,她並沒有禁止她的小孩追求夢想,反而依舊默默的支持著。對荷蘭人來說,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不論是生活、職業、信仰,或是其他各式各樣的人生課題,你都必須自己思考而做出選擇。父母、師長甚至朋友,他們當然會盡量給予寶貴的建議,但最後的決定權,就是握在你自己手上。而即便他們不見得喜歡或同意你的抉擇,大部分的時候也會尊重並且給予祝福。

談到快樂這件事,很多時候我們想得太物質了:一份好工作、有房、有車、可以常常出國玩,反而忽略了很基本的東西:能夠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無論是好是壞,能夠把未來的舵,握在自己的手裡,擁有一個自己許下的願景,享受自己作主的感覺。這樣聽起來應該算容易的事情,某些情況下卻是十分困難。我不禁想問:生活在台灣的人們,你們的快樂在哪裡呢?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