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爸在荷蘭的感想
是的,在這個月初,我的斜槓人生履歷正式多了「爸爸」這個角色。當然有很多感觸,但有些東西還是留給自己就好。網路上已經有不少「媽媽」在荷蘭的感想,卻很少看到爸爸的心得,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新手爸爸在荷蘭的一點感想。不過先說自己不是什麼教養專家(連半本所謂教養書都沒看過),也不想說什麼是好或壞,只想單純分享一下我自己在地的觀察而已。
在家生產的荷蘭人真的不多
之前有篇很火紅的網路文章,說荷蘭人都是在家生產。這篇文章紅到連我媽一聽到老婆懷孕,第一件事就是問說「她是不是要在家生?」。但其實在我身邊最近有生產經驗的朋友,全部都是在醫院生產的!
而根據荷蘭當地媒體AD的報導:在2015年時,荷蘭產婦在家生產的百分比降到歷史新低的13%,十年前則是落在23%,在90年代的時候約為35%。那有沒有接近90%的時候呢?有的,在戰後的年代,荷蘭產婦在家生產的比例約為80%。
所以請不要再說荷蘭人都在家生小孩了好嗎?囧……..
產檢和生產的語言問題
不論是對孕婦本身,或是她的伴侶,生產是一個壓力相當大的過程。因此,想盡辦法不讓任何外在因素,增加生產這件事的壓力,其實是相當重要的。而對於異國婚姻的人來說,語言可能會是個問題。在我們去上生產課程(英文授課)的時候,大部分的產婦都是不會說荷蘭文,所以英文很自然就成為她們與醫生護士溝通的語言,而伴侶大都可以遷就(畢竟荷蘭人英文都還算不錯)。
但對我跟老婆來說,情況變得有點複雜:雖然我們兩個人都能無礙使用英文,但畢竟荷蘭文是老婆的母語,用它來跟醫生護士溝通是最沒有壓力的;但對我有限的荷蘭文能力來說,有時候會不完全聽懂溝通的內容。而且在我們的經驗裡,雖然大多數的醫生護士英文能力都不錯,但也是有些人沒辦法流利的使用英文。所以我們兩個人花了一些功夫討論了「語言」這件事,最後決定還是以荷蘭文為主,但我必須要「主動」的去了解我沒聽懂的部份。
自然產的產房經驗
不知道有多少男性朋友有進產房陪自然產的經驗,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會鼓勵男性朋友做這件事,那是一種很奇特的體驗,感覺讓自己的perspective又更開展了一些。
還有荷蘭基本上是不剖腹產的(除非有醫療上的理由),所以一些荷蘭朋友聽到台灣有人看時辰剖腹產的時候,都覺得不可思議XD。
自己孩子自己養
在上生產課程的時候,老師一開始就說
「在荷蘭這個國家,一但你的小孩出生,他就真的是你的小孩了」
會這樣說是因為,通常在荷蘭生產完,產婦跟寶寶可能當天或是隔天就會回到家裡,然後一切就要靠父母自己了,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月子中心的。雖然有所謂的「寶寶管家」(Kraamzorg)會來幫忙,但大多時候也僅只有一個星期左右。
當然聽到不少台灣女性朋友會有家人或是請所謂的「月子阿姨」來荷蘭幫忙,但因為一些考量,我們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了荷蘭式的「自己孩子自己養」。
坐月子or not
好像所有的台灣朋友聽到老婆懷孕,第一件事情就是會問
「所以她要坐月子嗎?」
當然荷蘭人是沒有坐月子這種事情的,不過我們兩個還是有考慮老婆要不要坐月子這件事,她甚至還買了一本英文坐月子書來看。但是因為很多實行上的困難(像是食材難以取得),我們最後決定可以遵從一些坐月子的概念(多吃得營養之類),但還是過普通的生活,而不是像很多台灣產婦的全套坐月子。
Kraamzorg的作用
「寶寶管家」(Kraamzorg,請看任恩儀/N1的田野筆記的介紹),其實跟台灣的月子阿姨有點像,但通常只會來大概一個星期左右。以我們這次的情況,總共可以有48小時的Kraamzorg服務,一天會來六小時(我們家的是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所以總共是八天。
以我們這次當新手父母的經驗來說,Kraamzorg的作用,當然有照顧媽媽(像是傷口檢查)和幫忙家事(例如洗衣服、吸地板)的部份。但其主要的工作,比較偏向教導我們如何照顧新生兒,像是怎麼換尿布、餵母奶、幫嬰兒洗澡等等;不像台灣的月子阿姨,重點可能比較偏向照顧媽媽使其復原。
爸爸的廚藝和家事技能
因為Kraamzorg只有一個星期左右,時間也只有一天六小時。所以如果沒有其他外部的支援的話,爸爸的廚藝(晚餐還是得吃啊)和家事技能等級,就成了產婦是否能夠好好休息和專心照顧新生兒的重要因素。
自己雖然不能算是家事達人,但好在平常就多少有在幫忙,所以一些基本的能力還算是有;至於做飯的話,有鑒於這幾年在荷蘭「自己晚餐自己救」的訓練,要好好餵飽老婆跟我,倒還不成問題。
所以這段我休育嬰假在家的時間,基本上能夠幫忙的家事我就盡量幫忙,讓老婆能夠專心的照顧新生兒和有一些讓自己休息的時間。
男性育嬰假的重要性
上面講到爸爸廚藝和家事技能在荷蘭對產婦的重要性。但不論你有多高超的廚藝和家事技能,如果不能待在家裡,一切都是浮雲……
所以男性育嬰假不只是照顧小孩,對於產婦來說也很重要。雖然荷蘭是個社會福利不錯的國家,法定女性有十六週的全薪育嬰假;但對爸爸卻相當不友善,目前法定只有給爸爸五天的全薪育嬰假,以我這陣子的經驗,是完全不夠的。
但我運氣不錯,公司今年有新的CAO(集體勞動協議 Collectieve Arbeidsovereenkomst ),把原本五天的男性育嬰假,增加到了四週,並可以在小孩出生後一年放完。這對於「自己小孩自己養」的我們來說,可以說是有很大的幫助。
而在2020年七月一號後,男性在荷蘭可以有法定五週的無薪育嬰假(需要在小孩出生後六個月放完)。而在這段期間,勞工保險機構(Uitvoeringsinstituut Werknemersverzekeringen, UWV)會給付最高70%的薪水。相信這樣一個制度的改變,會讓許多擁有新生兒家庭,有更多享受家庭團聚和互相照護的時刻。
取中文名字這件事
我跟老婆很早就決定,除了英文(荷蘭文)名字外,要為小孩取中文名字,老婆甚至很貼心的說,希望小孩的中文名字可以是在荷蘭護照上的official middle name。但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實際施行還是有點難度:因為荷蘭新生兒必須要在出生後三個工作天內,到市政府進行出生登記;而如果要照我家長輩的願望用生辰八字來取中文名字的話,時程實在是有點太趕……
不過好險我媽找的命理老師很有效率,出生隔一天就提供了所有的姓名組合,讓我們有驚無險的完成了正式官方登記中文名字的願望。
以上幾點是我身為一個荷蘭新手爸爸的小小觀察,不知道在荷蘭的父母們,對於這樣的觀點有什麼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