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22K?不同的角度來看新的荷蘭實習法規
這是一項新的荷蘭政府針對海外學生申請實習和學徒制的規定,由於學徒制是必須由員工的海外雇主和荷蘭公司合作,也不能超過24週,所以與大部分的人應該沒有太大關係;至於實習的部分,我點進去IND網站,看到了以下要點:
- 你正在荷蘭以外教育機構就讀,或是自HBO(應用科技大學)和大學畢業未超過兩年
- MBO Level的實習不能超過六個月
- HBO Level以上的實習不能超過一年
- 實習的薪資不能低於22歲最低薪資(今年七月一日起為月薪1,594.2歐元)的50%
我看了一下周圍的人的反應,不論是在台灣或是在荷蘭,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這是荷蘭政府積極吸引海外人才的作為,更增加了希望來荷蘭工作的台灣人的機會,因此對這項政策持肯定的態度。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是不是荷蘭政府又開了個更大的門,讓許多公司能夠更容易的使用廉價勞力呢?
其實這幾年在荷蘭職場上,「免洗實習生」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我自己以前的部門,因為預算縮減而無法雇用正職人員,只好聘請實習生來做正職的工作。不過因為實習生只能做六個月,所以同事每六個月就得必須重新教育訓練新的實習生,我都開玩笑地跟他說他應該去做個教學錄影帶比較方便。
說實話,身為一個在荷蘭工作多年的人,我實在很難想像一個不在荷蘭唸書,而單純來荷蘭實習的外國人,每個月只領800歐元,要怎麼樣過生活?當然,對台灣人來說,能夠有在荷蘭的經驗(而不需要付出高額的學費),甚至或許有機會繼續留下來工作(這點我有點懷疑,因為IND其中一項要求是:You have a return statement.),這樣的機會或許還是蠻有吸引力的。
那如果在台灣,假設政府提出一個方案,決定提供國外學生實習的機會,最低薪資只要11K。我想廣大鄉民會有怎樣的反應,應該不難預測:慣老闆、資方打手、不想方法升級產業,只會想這些餿主意要吸引低階蠢材。一樣的政策,不一樣的政府,為什麼荷蘭政府做就是好棒棒,台灣政府做就是愚蠢至極呢?
其實最主要的,就只是對於國家發展程度的感知的差別,和角色的不同而已:因為荷蘭普遍來說發展較台灣好,所以台灣人會認為,能來荷蘭是個「向上」發展,更能證明自己是個人才,但卻忽略了政策的本質;至於台灣人看台灣,只會覺得這樣「低劣」的條件,只是讓資方更容易剝削勞方(如同22K),而無法吸引到什麼人才的。但對在很多發展不如台灣的國家的人才來說,這樣的條件或許對他們來說還算不錯,甚至願意犧牲一點換取留在台灣發展的機會。因此,我想在荷蘭人眼裡,這樣的新規定對他們來說,可能也是讓更多「低廉」外國人力,奪取他們的工作機會的惡法吧?
我個人真的覺得這樣的雙重標準是件很有趣的事情,不知道在荷蘭或是台灣的你們,覺得如何呢?
最後同場加映一下,各大荷蘭公司的實習薪水(來自Glass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