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客觀點

CFA是什麼?可以吃嗎?

拜臉書大神的提醒,四年前的現在,我拿到了人生第一張證照:CFA(我覺得應該也不會有第二張了…囧)。有鑒於這張神祕的證照在台灣好像不是太多人了解,我覺得可以向對金融業有興趣的朋友介紹一下,如果對金融界沒興趣的人,就當作科普文看看笑笑就好。什麼是CFA哩?其實它的全名是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中文叫特許金融分析師),是一個金融從業人員可以考的國際證照。總共有三個級別的考試(第一級和第二級為選擇題,第三級則有申論題),內容包羅萬象:道德規範、會計、財務分析、投資管理、各式金融商品等,而且命題和回答都是以英文。一年只有在六月舉行一次考試(除了第一級還有一次在十二月),所以實際上最快也得花個兩年半到三年,才有可能考完(魯蛇如我考了花了三年半考了五次,所以之前某金融集團小開三級都一次過關,其實也蠻不簡單的)。而全部考試通過之後,你還必須有四年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讓你的證照生效。目前全球約有142,000個CFA,而在台灣,則大約有300多個人擁有這張證照。

除了漫長的考試和準備之外,CFA也是個所費不貲的證照。註冊考試就先要美金450,每考一次試得花上美金650-1,380不等(取決於你報名早晚)。考過之後,為了要維持你尊榮的CFA身分,每年還得上繳400美金的會員費(275給CFA協會,125給CFA荷蘭分會)。

這樣看起來這麼「搞剛」的一張證照,到底都是誰在拿呢?根據CFA協會統計,大概有四成左右的CFA是基金經理人或是投資分析師。其他還有管理顧問、公司財務人員、風險控管人員等(不過投資銀行從業人員只佔4%,所以感覺CFA在投行不太吃香⋯)。至於我自己看到的現實狀況,以我工作公司(荷蘭規模前五大的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部為例,大概有40%左右的同事有CFA證照。

這時候很多有心踏上考CFA這條不歸路的人就會問:考上CFA,有什麼用呢?是不是就可以一路平步青雲、飛黃騰達了?

以我自己的經驗,拿到CFA是有好處的:你可以在自己的名片印上CFA這樣高大上三個字,讓身邊的人都覺得你很了不起;可能有些工作職缺會寫他們偏好有CFA的人;然後⋯好像沒了⋯囧

的確我有聽過在台灣有些公司在你拿到CFA後會給你加薪或給獎金的,不過以我在現在公司的情況是:公司會鼓勵你去考試,所以會補助考試費用還有通過後的會員年費,不過其他加薪還是升遷什麼有的沒的,還是洗洗睡比較快。坊間CFA補習班宣稱,考過CFA是讓你成為高薪的專業經理人的捷徑,我想還是一句話: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既然CFA看起來好像有點沒用,那為什麼還要去考呢?

去考的原因,主要還是給外界知道,你有金融財務相關的「基本知識」。因為CFA的考試內容包山包海,但實際在業界裡面,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要專精的多:像CFA考試內容和我自己現在日常工作實際需要的東西,重疊的可能只有20%。也就是說,你有了CFA這張證照,只能代表你有一定的金融財務能力,至於能不能成為優秀的業界人才,只能靠機運跟更多努力了。

除此之外,CFA也是讓人知道你對相關產業工作有熱情的證據:想想看一個人取得CFA需要花的金錢還有時間精力,如果不是對相關領域有一定的興趣,其實是蠻困難達成的。想當年念會計系的我,就因為對會計實在沒有太多熱情,所以沒有努力來取得會計師執照。

最後我想談談最常碰到的問題:誰應該去考CFA呢?

如果你是畢業生或是剛出社會兩三年的新鮮人,對投資和財務分析很有熱情,那我會建議你可以試著來考CFA看看。畢竟對一個沒有任何業界的經驗和實績,而想進入相關產業的人,假使能在履歷擺上CFA這樣的頭銜(或是正在努力取得中),絕對會是一塊不錯的敲門磚。如果你已經在職場打滾多年的人,CFA這樣的證照對你加分其實有限。因為市場到頭來,還是更看重你真刀真槍的績效,而不是那高大上的CFA三個字母。

假使你不確定你未來一定想走投資和財務分析這條路,我個人覺得也不用花那些冤枉錢跟時間,汲汲營營的來取得CFA。畢竟人生的時間有限,有太多更有趣和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何必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呢?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