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rn out也只是一種病
最近工作莫名其妙的很忙碌,上週才去了倫敦一趟,兩天的conference見了十多個公司,實在是有點操勞;明天還得去巴黎一趟,三天的conference,表定要見20多家公司,想必又是個充實的business trip。 在倫敦的時候,老婆傳了一個訊息:Kate Spade,一個知名的時尚設計師,自殺去世了;同一時間,英國的新聞,也報導了英國足球隊隊員Danny Rose與憂鬱症對抗的歷程。星期四晚上我結束出差回家,才跟老婆在討論這些事情,沒想到在星期五,我們又失去了Anthony Bourdain。 時尚名流、頂尖球星、世界名廚,這些在普羅大眾看起來風光亮麗的人們,卻沒有辦法倖免於這樣的心理疾病。
-
在工作與孩子間尋找平衡 — 荷蘭的職業婦女們(回應讀者)
在荷事生非發表了在工作與孩子間尋找平衡 — 荷蘭的職業婦女們這篇文章後,有位讀者回應如下: “”路人五月 24th, 2018 本文尾段提到的問題其實就是「勞動參與率」,可以看這篇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1315 以台灣來說,女性與男性的勞動參與率,在30歲以下是幾乎一樣高的,可是到30歲以上的群組,女性勞動參與率逐組下降,男性勞動參與率卻持平;若聽過三四十歲的女性描述他們及同輩的職涯經歷,也有和數據一致的描述。 那就是:女性在三十歲生小孩後,許多人會放棄職涯。明明在三十歲以前和老公是同等學經歷,甚至能力還更好,但過了三十歲,女性人數在職場上不斷下降。這原因當然有許多:「女性本身及社會風氣都認為,比起工作,媽媽在家帶小孩才是更盡本分的事」、「家庭經濟條件若無法托嬰,必須得父母其中一人中斷職涯在家照顧小孩的話,那個人有高機率會是媽媽,因為___ (自行填充理由 e.g. 爸爸要專心衝事業、通常夫妻中老婆的薪水較低、男性幾乎不會願意專職帶小孩+中斷自己職涯)」產生的影響則是:職場上資深主管、領導者,階級越往上,女性越稀缺。因為大部份工作都是需要年資和能力的長時間累積。 另外,這邊是另一份相關的數據,「台灣與他國的勞動參與率比較」: http://www.ptt.cc/bbs/WomenTalk/M.1505997181.A.6E7.html (及整串系列文都可看看)””
-
在工作與孩子間尋找平衡 — 荷蘭的職業婦女們
在工作與孩子間尋找平衡 — 荷蘭的職業婦女們 這是一篇和荷事生非合作的文章。荷事生非是個很有深度向中文讀者們介紹荷蘭這個國家的網站,因緣際會剛好有機會可以合作,就把我之前寫過有關荷蘭婦女職場面臨的困境、工作的現實等議題整理成這篇文章。希望能讓大家知道,在我們一直認為西歐福利國家,對於育兒輔助等議題應該處理得很好的時候,其實實際情況在某些程度上可能並不如我們想像的美好…….
-
海外工作的現實
相信有定期關注小弟部落格的可能都知道,我其實非常少分享關於自己工作本身細節或是職場生活,一方面是因為很多事情因為專業倫理不太方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覺得這些事情牽涉自己隱私也不見得太有趣。不過這禮拜我想分享一下公司最近發生的事,讓大家感受一下海外工作的現實。
-
換日線 – 從「超 High 的」荷蘭所得稅率說起: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會不會有「被拔光還不夠」的一天?
從「超 High 的」荷蘭所得稅率說起: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會不會有「被拔光還不夠」的一天? 這一篇換日線文章是在老編看到荷蘭萬萬稅!荷蘭所得稅雜談這篇文章後,一起小小腦力激盪而成。看到那精美的稅率和補助內容的差別,怎麼樣看都一定是入不敷出的啊⋯⋯ 寫完後還查了一下兩國的債務和GDP比,打死我都不相信台灣比荷蘭低(主計處的資料是唷!),大概真的只有很多人說的隱藏負債可以解釋吧⋯⋯
-
荷蘭萬萬稅!荷蘭所得稅雜談
相信在荷蘭打工的台勞都知道,即便有舉國狂歡的國王節,四月絕對不是個令人開心的月份。是為什麼呢?沒有其他原因,因為四月就是一年一度又讓人頭疼的荷蘭所得稅報稅季!除了所有報稅的系統都是用荷蘭文之外,看到自己需要繳的所得稅數目,很多時候都會讓自己懷疑人生….(不過如果已經先被預扣繳過頭,退點稅有時還是蠻爽的,不過最終進貢給荷蘭政府的還是很多=.=) 荷蘭的個人所得稅主要分成兩塊:BOX 1 (工作和住宅收入)還有BOX 3(存款和投資收入)。 Box 1的話就是指你上班的薪資,以及如果你持有房產的話,會被以房屋的公告地價設算收入(自住也算,這點超奇怪,據說是因為你有「享受到」非無殼蝸牛的緣故orz)。不過自住房屋的房貸利息可以抵稅,所以這也是很多荷蘭人房貸都不喜歡繳本金的原因之一!
-
換日線文 — 逃離「鬼島」,就能邁向「人生勝利組」的康莊大道?──「瀕死」過的我,更懂得什麼叫「生存者偏誤」
逃離「鬼島」,就能邁向「人生勝利組」的康莊大道?──「瀕死」過的我,更懂得什麼叫「生存者偏誤」 或許這樣的文章會有人覺得是無病呻吟,但人生真的沒有「The Solution」。 不是只要逃離了所謂的「鬼島」,一切就會海闊天空…… 對我來說,出走絕對不是個easy way out,更不是成功的保證。很多時候變因太多,運氣太重要,而這些東西,大多數人都視而不見或避而不談…… 更何況還有個更重要但我在文章裡沒談到的:活下來以後呢?
-
來荷蘭工作是因為想多存點錢?
身為一個資深鄉民,常常看批踢踢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最近這一兩年,因為開始比較認真寫作的關係,也開始關注海外工作版。在版上常常看到一個問題: 「我在台灣的薪水是XXX,覺得很有限,想要出國工作多存一點錢,不知道在國外的薪水要多少才夠呢?」
-
吃早餐是一件很Hard的事
話說今天是荷蘭地方選舉的投票日(沒錯,荷蘭都是平常日投票),投票所從早上七點半開放選民投票。這是我第一次在荷蘭有投票權,所以打算在上班前到家附近的投票所投票。 而既然已經比平常早出門,就想說跟老婆投完票後,一起趁著上班時間前的小空檔,來個早餐約會好了。
-
CEO該領多少錢?
ING verhoogt salaris topman Hamers met 50 procent 雖然台灣好像沒有太多人關注,不過這則新聞大概是荷蘭這一兩個禮拜最熱門的話題:ING決定替其CEO Ralph Hamers加薪50%,使得他的年薪到達約三百萬歐元。調薪的主因是ING認為,和其他相同規模的歐洲企業來說,ING的CEO薪水相較來說低得多。ING的Chairman甚至說:我覺得Ralph Hamers在荷甲踢球,但是只拿比利時足球聯賽的薪水(暗喻其低薪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