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異鄉人懂的文化衝擊
最近敝公司開始很注重diversity這件事情,主要是因為公司內部女性員工跟主管的比率偏低,所以公司想藉由gender diversity這個議題,進一步的推廣diversity這個概念。
當然除了gender diversity,文化上的diversity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說實話,敝公司比起其他荷蘭金融同業來說,已經算是蠻國際化的了:根據公司的統計,大約有40%左右的員工是非荷蘭人,而公司的官方語言也是英文而非荷蘭文。所以我想我的荷蘭人同事們,應該很習慣跟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才對。
前一陣子剛好公司舉辦了dviversity有關的內部講座,我跟幾個同事一起去聽完,在after drink聊天。他們知道我娶了個荷蘭老婆,大概是好奇的關係,就有了下列的對話。
“你們平常在家晚餐都吃什麼啊?我知道很多中國人每天都要吃米飯,你也是嗎?“
”沒有誒,通常都是看誰煮飯來決定要吃什麼,不過就算是我下廚的話也不見得會煮米飯。”
“所以你老婆也喜歡吃米飯?”
“對啊,他沒問題。如果他不能接受吃米飯的話,我想我們的關係可能會不那麼容易。”
“喔喔!所以這也是個文化差異。那你在荷蘭工作這麼久,也會有感覺到文化差異嗎?”
“當然啊!剛開始當然會不習慣,像是沒有hierachy、同事間也都公事公辦,還有飲食習慣的不同等等,這些都是得一步一步來面對的。”
“聽起來不簡單誒,我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有注意到這些事情。”
“當然啊,畢竟我們在荷蘭,你們荷蘭人文化是主流嘛!(笑)“
這樣一段簡單的閒聊,其實背後有很深的感慨,也讓我想到了最近聽到和體驗的一些事。
D是我的好友兼同事,他是個印尼華僑,在新加坡念高中,加拿大念大學,畢業之後去了中東工作了一陣子,再跑來荷蘭念了碩士,也找到工作在這邊待著。他最近回去了印尼一趟,是好幾年來的第一次返鄉。
他走在印尼比較非都市的街道上,可以感覺到旁邊的小朋友對著他指指點點。甚至聽到他們用印尼文的對話:
“誒誒誒,我等下要去跟這個外國人拍照”
“我也要去,我覺得他應該是日本人唷!”
他的心裡只能苦笑。
小朋友後來真的跑來找他拍照,他不好意思也只好假裝是外國人,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聽完他說這一段,我問他:「你現在走在印尼,會覺得你是個外國人嗎?」
我會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上次回台灣的體會。
因為習慣的問題,我跟老婆的溝通大部分還是用英文。所以就算是回台灣,如果是單純我們兩個互相對話的話,講英文的比例還是比較高的。
或許是因為這樣,有一次我們在百貨公司逛街,老婆看到一樣東西覺得不錯想買,就開始用中文跟櫃姐詢問。既然已經說了中文,我也就在旁邊用中文搭腔。講了一下子,櫃姐忽然問
我說:「所以你是台灣人嗎?」
我當下有點愣住,只能回答是,然後問她說不然她以為我是哪裡人。櫃姐笑笑的說,大概是因為我曬得太黑的關係,感覺起來比較像東南亞的人(囧)。
但說實話,這幾年來,我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出來,自己的想法跟觀念,跟一直待在台灣的人,有一定的差異:在調適身處異鄉的文化衝擊時,不知不覺的也建構出了一種屬於自己想法和價值(台荷混種?)。也因此才會問D說他覺不覺得在印尼自己是個外國人。而他的答案,跟我一樣是肯定的….
處在異鄉的人,一方面必須要想辦法融入環境,處理文化衝擊;一方面卻也難以割捨原生文化的根。這樣的挑戰,是處於主流文化的人們,難以想像的。即便在荷蘭這樣一個種族大熔爐裡,大多數的人,也不會意識到這樣的議題,就更別說台灣這樣一個單純的海島了:我們哪時候想過那些移工和外配所面對的,到底是怎樣的困境呢?
我想,這件事,大概就是異鄉人限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