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Credit: PhotoMIX-Company
    台客觀點

    金融業的獨立性陷阱

    上個禮拜在資本市場最大的新聞,除了股神巴菲特一年一度的股東會外,大概就是人稱「鋼鐵人」的特斯拉(Tesla)CEO Elon Musk,在和華爾街分析師討論特斯拉第一季的營運表現時,直接跳過了兩位分析師的問題,並且說這些問題非常「無聊、愚笨而且一點都不酷」,甚至還直接把發問的機會讓給了在youtube上的直播主。

  • Photo Credit: Akuptsova
    海外工作

    來荷蘭工作是因為想多存點錢?

    身為一個資深鄉民,常常看批踢踢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最近這一兩年,因為開始比較認真寫作的關係,也開始關注海外工作版。在版上常常看到一個問題: 「我在台灣的薪水是XXX,覺得很有限,想要出國工作多存一點錢,不知道在國外的薪水要多少才夠呢?」

  • Photo Credit: ING Nederland
    台客觀點

    CEO該領多少錢?

    ING verhoogt salaris topman Hamers met 50 procent 雖然台灣好像沒有太多人關注,不過這則新聞大概是荷蘭這一兩個禮拜最熱門的話題:ING決定替其CEO Ralph Hamers加薪50%,使得他的年薪到達約三百萬歐元。調薪的主因是ING認為,和其他相同規模的歐洲企業來說,ING的CEO薪水相較來說低得多。ING的Chairman甚至說:我覺得Ralph Hamers在荷甲踢球,但是只拿比利時足球聯賽的薪水(暗喻其低薪的情形)。

  • 台客觀點

    從長榮海運的例子,看ESG投資的兩難

    前一陣子上班時又在Blooemberg看到下面的新聞: Norway’s $1.1 Trillion Wealth Fund Dumps Nuclear Arms Producers 這篇新聞主要是說到挪威的主權基金將某些與核子武器相關及違反人權、危害環境的公司,放進了投資限制名單。為什麼會對這則新聞特別感興趣,是因為台灣的長榮海運也在這份限制名單上。而今周刊有以下的報導: 違反道德準則 長榮海運遭挪威主權基金摒除投資

  • 海外工作

    沒有相關經驗,怎麼轉換跑道到金融業呢?

    不少人出國念書,都是想要轉換跑道(像我就是其中之一)。但其實這樣的歷程,並沒有想像的容易,特別是如果你並沒有相關的背景,更是一個艱鉅的挑戰。有不少人私下問我,假使自己完全沒有金融的相關知識和背景,而想轉換到金融產業,到底有沒有可能?應該如何準備?剛好自己身邊有個好朋友,可以說是從門外漢跨入金融業的實際範例,讓我們看看,她是如何翻轉自己的職涯的。

  • 台客觀點

    CFA是什麼?可以吃嗎?

    拜臉書大神的提醒,四年前的現在,我拿到了人生第一張證照:CFA(我覺得應該也不會有第二張了…囧)。有鑒於這張神祕的證照在台灣好像不是太多人了解,我覺得可以向對金融業有興趣的朋友介紹一下,如果對金融界沒興趣的人,就當作科普文看看笑笑就好。

  • 海外工作

    經驗的重要

    沒想到轉眼間,自己在現在這個工作,已經做了五年了。雖然跟很多資深的同事比起來還是個菜逼巴,不過好歹應該可以說自己累積了一些經驗。 還記得當初找工作的時候,憤世嫉俗的覺得,為什麼公司都不給沒有經驗的新鮮人多一點機會。心裡想著說,成為投資分析師該有的知識和技能,自己都具備了,也很有自信的覺得,自己應該馬上可以進入市場競爭。 過了五年再回頭看看,當初實在是有點天真。  

  • 台客觀點

    左右的矛盾

    前兩天跟一個做總體資產配置跟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朋友兼同事一起吃了午餐,進而有了下面的討論。 「真搞不懂最近的很多公司獲利率一直屢創新高,明明總體經濟成長的情況也只是還好而以。」他說。 「很簡單啊,公司只要一直消減成本就好了,成本下降,獲利率自然就上來了。」我回應。 「這應該不是常態吧?感覺有點危險,這樣會不會很容易投資太少,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不好啊?」  

  • 台客觀點

    從MIFID II感慨只剩good old days的金融業

    最近不論公司上下,或是其他同業,最熱門的話題,大概就是MIFID II了。MIFID是The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的縮寫,是歐盟對於投資產業的法律框架。而即將在2018年一月施行的MIFID II, 即將對廣大的投資資產管理產業投下極大的震撼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