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客觀點

從MIFID II感慨只剩good old days的金融業

最近不論公司上下,或是其他同業,最熱門的話題,大概就是MIFID II了。MIFID是The Markets in Financial Instruments Directive的縮寫,是歐盟對於投資產業的法律框架。而即將在2018年一月施行的MIFID II, 即將對廣大的投資資產管理產業投下極大的震撼彈。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這是因為,MIFID II最重要的一項新規定:投資管理公司必須用自己的資源(金錢)支付從券商取得的研究報告。這對一般不了解產業運作模式的人,可能覺得很奇怪:研究報告不是本來就應該要用錢買的嗎?的確這些研究是需要付錢的,但是付錢的方法卻不太一樣。

投資人把錢交給投資管理公司,而投資管理公司則是跟券商做投資交易(買賣股票或其他金融商品),券商則是藉由這些交易來賺取手續費。因此,除了交易服務之外,券商也會也會提供各項研究,藉以爭取更多的交易量。也就是說,投資管理公司是用『客戶資產』所產生的手續費,來支付券商研究報告的費用。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管理公司,有時候並不會為了客戶的最大利益來選擇券商的投資研究:反正不是自己的錢,何必那麼在意呢?

MIFID II的實施,就是為了讓投資管理公司,能夠用更謹慎的態度,來選擇券商的研究報告:以前或許可以說我要有二十家券商的報告,但因為必須要用自己的資源支付研究報告的費用,現在可能只能用不到十家券商的報告。這對所有的券商,可以說是場大災難:因為需求的減少,競爭會更加的激烈。幾乎可以預期除了全球性的大券商,和一些特別的『精品』券商之外,大部分券商的研究部門都可能面臨被裁減的壓力。而那些平日受到普羅大眾羨慕的『投資分析師』、『投資策略顧問』等人,想當然也沒辦法躲過這場即將而來的海嘯。

其實金融海嘯以來,大家紛紛怪罪金融業,認為他們是造成經濟崩盤的元兇。政府也因此而增訂了許多法規,來避免當初的情況重演。不過也因為這樣,金融業能承做的業務越來越少,競爭也願來越激烈。從我自己2010開始工作以來,很明顯的可以感覺到這樣的產業趨勢:由於競爭激烈,加上市場並沒有成長,公司越來越控制成本,像是聖誕節公司party,從辦在高級的club,變成在公司停車場的food truck festival;出差從五星級飯店變到一般旅館等等。跟很多其他產業的人比,除了薪水可能還算不錯之外,金融業可能早就沒有想像中光鮮亮麗。

當然我並不是說這樣不是好事,只是在聽到比較資深的同事敘述以前類似華爾街之狼的故事的時候,我們這種菜逼八的人,也只能看著他們感嘆著good old days了….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