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式生活

  • 荷式生活

    外食在荷蘭

    昨天參加了一個台灣人的聚會,席間跟一個朋友談到一個有趣的話題:很多投資人都覺得開餐廳金流穩定,報酬也還不錯,所以紛紛把閒置資本投入餐飲業,讓台灣餐廳越開越多。當然這件事是因為台灣的長期的「外食」文化,可能也跟近年來「小確幸」當道有點關係。 說到外食這件事,大概是所有剛到荷蘭的台灣人最難以習慣的一件事:如果不是生活在一些大城市的話,亞洲食物的選擇可能不見得太多;即便有不錯的選項,價錢也通常不便宜:以海牙的中國餐廳來說,我跟老婆兩個人去吃的話,一餐大概得花個三、四十歐;即便是最便宜的WOK快餐,一份快餐最少也要五、六歐跑不掉。更不用說一些還不錯的餐廳,一頓晚餐下來,一個人花上三十多歐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

  • Photo Credit: Alexas_Fotos
    荷式生活

    淺談荷蘭退休金和年金制度

    近來在台灣因為「經濟紅利」的提出,展開了到底這樣的超徵稅收,到底是應該還給民眾,還是要先償還政府債務,或是填補各項退休金/年金的債務缺口才好。雖然自己離退休年紀還遠的很,不過因為工作的關係,算是對荷蘭的退休金/年金制度算是有點了解,想說就趁這個機會簡單介紹一下荷蘭的退休金/年金制度。

  • 荷式生活

    期待聖誕奇蹟的背後

    期待聖誕奇蹟出現 荷蘭教堂24小時不斷電祝禱護難民 相信前陣子,有不少台灣的朋友看到上面這則報導。從十月底開始,這個庇護行動到現在已經超過八個禮拜了。雖然許多人期待所謂的「聖誕奇蹟」,但荷蘭司法部主管難民收容的國務秘書(Staatssecretaris van Justitie en Veiligheid)Mark Harbers已經表示,他不會動用自己的裁量權讓Tamrazyan一家人留在荷蘭,而這應該是該家人能留下來的最後希望。 看到不少台灣朋友針對這則報導的留言,很多人稱許該教會的行動,也拿來跟近來反對同性婚姻的台灣教會比較;也有人說如果Tamrazyan一家人不是基督徒,而是穆斯林的話,他們還會受到教會甚至社會這樣的關懷嗎? 剛好老婆有個認識的人,親身前往了海牙的這個教會,也把自身的體驗在Lazarus這個基督教線上媒體分享。我自己聽老婆講到這篇文章,覺得很特別,就一起翻譯了想分享給大家。

  • 荷式生活

    海牙的「震撼」?

    剛講完同溫層很厚,馬上就有一個有趣的例子:在荷蘭的台灣朋友臉書中,這幾天很常看到一則貼文轉PO,標題是 【高雄支持者倒向中國的形象震撼海牙】 這則貼文,轉貼了荷蘭Volkskrant上Steun Taiwan tegen toenemende Chinese druk這篇報導。說實話我一開始真的不以為意,因為整個禮拜都跟老婆斷斷續續的討論台灣的選舉結果,好像也沒特別聽到她說荷蘭媒體或是政治人物有特別談論到台灣選舉的事情,倒是有些關於婚姻平權公投的報導。 但沒想到老婆現在跑到跟我一樣的同溫層,她看到在臉書上有人轉PO這則貼文,問我有沒有看到。我就說有啊,但我沒有特別關注(一方面也是不相信海牙會這麼容易震撼XD)。出於好奇,我們一起看了一下Volkskrant上的這篇報導,沒想到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 荷式生活

    我的台灣胃

    人說民以食為天,異鄉遊子出國在外,很多時候最想念的是故鄉的口味。在荷蘭這麼多年,聽到許多有「台灣胃」的台灣朋友抱怨荷蘭食物的情況,大概可以用「罄竹難書」(亂用成語XD)形容了。 但住在海牙的我還真的是蠻幸運的:除了有荷蘭最大的中國城、滿滿道地的中餐廳(不是那種荷蘭本土化的中菜)、幾家還可以的珍珠奶茶店,甚至還有一家口味不錯的台灣餐廳。所以每當自己的台灣胃需要滿足的時候,基本上都可以輕鬆地解決;也有不少熱情而擁有好手藝的台灣鄉親,願意親手製作販賣一些平常難以吃到的台灣菜,可以讓思鄉的台灣朋友們一解口腹之慾。

  • 荷式生活

    CinemAsia Taiwan Focus – 幸福路上 + 大佛普拉斯

    和老婆從海牙風塵僕僕的到了Eindhoven參加CinemAsia Taiwan Focus的開幕影片 – 幸福路上。因為天氣實在是好的過份,我們決定從Eindhoven火車站走到活動場地Natlab。一到會場就看到了宣傳的布幕,還有戲院門口滿滿有關這週末的電影海報。

  • Photo Credit: TheDigitalArtist
    荷式生活

    神奇的面試

    拜臉書大神的回憶提醒,N年前的今天發生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我人生中最印象深刻跟關鍵的面試。

  • 荷式生活

    在工作與孩子間尋找平衡 — 荷蘭的職業婦女們(回應讀者)

    在荷事生非發表了在工作與孩子間尋找平衡 — 荷蘭的職業婦女們這篇文章後,有位讀者回應如下: “”路人五月 24th, 2018 本文尾段提到的問題其實就是「勞動參與率」,可以看這篇文: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1315 以台灣來說,女性與男性的勞動參與率,在30歲以下是幾乎一樣高的,可是到30歲以上的群組,女性勞動參與率逐組下降,男性勞動參與率卻持平;若聽過三四十歲的女性描述他們及同輩的職涯經歷,也有和數據一致的描述。 那就是:女性在三十歲生小孩後,許多人會放棄職涯。明明在三十歲以前和老公是同等學經歷,甚至能力還更好,但過了三十歲,女性人數在職場上不斷下降。這原因當然有許多:「女性本身及社會風氣都認為,比起工作,媽媽在家帶小孩才是更盡本分的事」、「家庭經濟條件若無法托嬰,必須得父母其中一人中斷職涯在家照顧小孩的話,那個人有高機率會是媽媽,因為___ (自行填充理由 e.g. 爸爸要專心衝事業、通常夫妻中老婆的薪水較低、男性幾乎不會願意專職帶小孩+中斷自己職涯)」產生的影響則是:職場上資深主管、領導者,階級越往上,女性越稀缺。因為大部份工作都是需要年資和能力的長時間累積。 另外,這邊是另一份相關的數據,「台灣與他國的勞動參與率比較」: http://www.ptt.cc/bbs/WomenTalk/M.1505997181.A.6E7.html (及整串系列文都可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