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客觀點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22K?

最近有關於薪水的議題在台灣沸沸揚揚,無論是加薪四法、新的產業替代役,或是十年前職業欄剪報XD。絕大多數的討論都是,為什麼薪資水準停滯不前?有些人的論點是產業外移,沒有升級;其他人覺得是因為企業賺的錢都給了管理層以及股東而非員工。但到底造成現在年輕人低薪的主因是什麼? 似乎沒有定論。自己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所以做了一個簡單的研究。我從Bloomberg抓了一些主要市場公司的財務資料(英國 德國 法國 荷蘭 美國 上海 香港 日本 韓國)主要是管理階層的薪資、股利分配總數,以及薪資費用等。然後拿這些數字來計算占Net Income(NI)比例的中位數,進而跟台灣公司的數字做比較,看看能不能找出台灣低薪的原因。不過這只是非常粗淺的計算,完全沒有考慮甚麼研究方法之類的,如果讀者有學術方面的專業請海涵。

在歐洲市場裡,管理階層的薪資約占NI的0.2%至1.5%,以法國最低 (或許是因為社會主義盛行的緣故?)。美國的話就比較高,達到接近NI的2.8%。上海0.7%、香港跟日本都約0.3%,韓國則是高達1.8%。那台灣呢?大家好像覺得總經理、董事長都領爽爽,資料算出來的數字是約0.1%,比較起來其實算很低的。

既然管理階層在台灣比例上似乎沒有領的比其他國家多,那一般的員工呢? 我用了薪資費用佔NI的比例:歐洲市場落在170%到340%之間、美國約165%、上海74%、香港42%、日本120%、韓國270%,台灣呢? 約170%,其實算高的。但由於這個數字對我來說真的太奇怪XDXD,所以我把NI換成Sales來算比率:歐洲約在15-20%、美國28%、上海4%、香港9%、日本5%、韓國11%,台灣算出來的結果是13%,比之前用NI算的低但也算在前段班(謎之聲:所以大家其實領很多嘛…….)。

那麼股東分配呢?股利分配佔NI的比率:歐洲市場落在40%到55%之間、美國約33% (應該更高因為沒考慮share repurchase)、上海22%、香港34%、日本25%、韓國16%,台灣的數字是………….57%!所以在台灣買股票真的是最划算的阿,資本利得又免稅,超爽!!

繞了一圈,這些數據好像也不太能解釋什麼,也許是Bloomberg的資料不完全精準吧……我自己的解釋是,股東的確在台灣得到較多的公司盈餘分配,而這些多的分配其實某部分是可以轉到薪資上讓員工分享的。如果根據上面的數據來比較,台灣的薪資水準其實也沒那麼低?(我自己都覺得不可能,Bloomberg應該撞牆XDXD)但是否有另一種可能是因為台灣產業的規模太小,
就算以相同的比例分配給員工,絕對值來說還是太低呢?

至於其他產業結構的問題,實在是太廣泛了,就只能問天吧!XDXD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