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加班的荷蘭人嗎?
每每講到荷蘭的工作生活,很多人的印象就是 “荷蘭人都不加班,五點六點一到就馬上收拾東西走人了!” NOS(荷蘭國家廣播公司)這一篇文章卻給了我們完全不同的訊息。
-
只有異鄉人懂的文化衝擊
最近敝公司開始很注重diversity這件事情,主要是因為公司內部女性員工跟主管的比率偏低,所以公司想藉由gender diversity這個議題,進一步的推廣diversity這個概念。 當然除了gender diversity,文化上的diversity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說實話,敝公司比起其他荷蘭金融同業來說,已經算是蠻國際化的了:根據公司的統計,大約有40%左右的員工是非荷蘭人,而公司的官方語言也是英文而非荷蘭文。所以我想我的荷蘭人同事們,應該很習慣跟不同文化的人打交道才對。 前一陣子剛好公司舉辦了dviversity有關的內部講座,我跟幾個同事一起去聽完,在after drink聊天。他們知道我娶了個荷蘭老婆,大概是好奇的關係,就有了下列的對話。
-
出國停看聽 我們都忘記的survivor bias
或許是因為台灣島內整體經濟環境停滯不前,出國留學甚至工作似乎變成了一種顯學。拜網路發達之賜,現在相關的資訊也比數年前我出國的時候要容易取得許多。看著網路上玲琅滿目貌似成功的「人生勝利組」,許多人也就理所當然的覺得自己沒有理由不能加入這個俱樂部。 這樣的想法,在我看來其實是危險的⋯⋯
-
換日線 —「夢想」不等於無知與天真──你夢寐以求的工作,真的跟你想像中一樣嗎?
文章連結 這是一篇看完換日線季刊的發想。 準備並了解自己,機會來的時候你才有可能上台(更何況機會已經很少了 囧) 其實不只是工作或職涯,自己想要怎麼樣的人生,總是應該不時想想的….
-
真的想自己當老闆?還是不得不自己當老闆?
今天在換日線看到這篇文章,有點小感觸。 文章連結 在荷蘭公司待了這麼多年,加上工作上cover不少知名公司,算起來也看過不少大風大浪。不可諱言的,不論是在哪裡,成本和效率都是現在公司營運和股東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在ZBB(Zero base budgeting)成為顯學之後,大幅的削減成本而力圖資源極大化,更是許多公司極力推行的方針。(所以不要說只有台灣cost down了,到處都一樣!)
-
向上管理跟proactive的重要性
最近跟朋友聊到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有點小感觸 朋友A從荷蘭調去新加坡工作,也換了一個亞洲老闆。他說他在新加坡工作的努力程度大概是在荷蘭的好幾倍,因為新的亞洲老闆很demanding。但是demanding歸demanding,部門的績效卻也沒有提高,他也覺得匪夷所思。
-
無形的標籤?
這一陣子收到一些有關荷蘭留學或工作相關的問題,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是 “身為一個亞洲人,你會覺得在荷蘭的職場上發展或升遷上有困難嗎?” 說實話,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
讓你想不到的荷蘭職場
一個剛進入荷蘭職場的朋友寫了她短短幾個月的心得感想,身為一個在荷蘭企業工作了六年多的老屁股,也看了不少荷蘭職場上奇奇怪怪的眉角。下面是幾個是我覺得比較特別的地方:
-
懂得說不,是對自己工作品質的堅持
星期五開了一場會議,是為了討論工作loading的議題。因為業務變動的關係,管理階層希望我們能夠拓展業務範圍。但是由於整個公司現在對於成本抓得很緊 ,所以並沒有多餘的預算讓我們hire新的人,變成我們必須考慮是否有其他的方案能夠拓展。
-
Working from home 跟 Working part time
相信有在荷蘭工作過的人都知道,working from home這種對台灣人來說天方夜譚的事情,對荷蘭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了。有很多人是每週固定天數working from home,也常常有人臨時的決定working from home。通常有很多各種不同的理由,固定天數的不外是減少通勤時間或是方便照顧小孩,臨時的有可能是有人要送貨或是來修東西要在家裡等(這裡的到府服務預估時間區間都拉得很長 都要半天或一天)。